“一市一策”学习型城市建设各地这样做——天津市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量:5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根据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南》要求,天津通过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模式创新,有效推进“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了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推动了全民终身学习。

  一、统筹规划,提供学习型城市建设坚实保障

  天津通过“政策引领、制度保障、机制推进、开展监测、督政检效”五位一体推进策略,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把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市教委联合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制定《推进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副市长任总召集人,市教委主任任召集人,市21个委办局等部门和各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协同推进落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工作任务;市教委连续五年,协同21个委办局和16个区,持续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项目。形成《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报告》和《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报告》,全面反映和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同时定期召开学习型城市建设专家研讨会、建设推动会,征集意见建议,研究讨论发展对策,形成“数据+研判”双轨监测体系;2016年开始,率先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农民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督政,并作为区政府教育督政的重要内容,保障学习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落到实处。

  二、多措并举,推动学习型城市高质量建设

  (一)深化“三教”协同理念,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汇聚“三教”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三教协同”深度合作,积极开拓“三教”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持续推进“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创建活动。2024年8月,印发《市教委关于加强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各区和高等院校(含职业院校)不断丰富区校联合体特色品牌内涵,建立高等院校与各区联动机制,将高等学校的师资、资源等引入到区、街镇、社区,更好地使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融合互通,面向社区、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特殊人群,为一切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支持服务。目前全市已成立229个“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实现16个区全覆盖。

  (二)构建“四横四纵四覆盖”,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推动市、区、街镇、村居四个纵向办学层级沟通衔接,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农民教育四个横向办学体系融合发展,城区、环城、城郊、滨海四个职教集团覆盖全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社区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我市现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试验区5个,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5个,比例位居全国前列。全市现有社区学院9所,乡镇(街道)社区学校253所,村(居委会)社区学习中心3253个,年服务社区居民近100万人次。在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市民教育,街道级社区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村居社区教学站点覆盖率达90%以上。

  (四)发展老年教育,打通终身学习“最后一公里”

  注重老年教育顶层设计。2002年《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把老年人学校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第一部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第一部老年教育专门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天津市出台多个与老年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完善老年教育四级办学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利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开展老年教育,推动养老服务向“助学”延伸。健全“市老年大学-区老年大学-乡镇(街道)老年学校-村(居)民委员会老年教育学习中心”老年教育四级办学体系。

  市政府将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建设纳入对各区人民政府年度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此项举措切实有效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市老年教育机构和在学人数情况如图所示。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数占老年人口的33.03%,8个区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比例超过40%。通过老年教育办学体系的完善,极大满足老年人就近求学的需求,打通终身学习“最后一公里”。

  (五)赓续“双周推动”,丰富全民终身学习形式

  发挥“职业教育活动周”“终身学习活动周”双周载体作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深入开展。率先确立了“职继协同、双周推动”工作方略,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每年以“五个全民”为板块,举办22项市级、千余项区级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年均服务50万市民。

  (六)数字化赋能,提高全民智学服务能力

  天津市主动适应数字化与终身化融合发展,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天津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集聚优质学习资源,资源总量达1.2万节,用户达68.4万人。老年远程教育学习网100门在线课程,深受广大中老年朋友欢迎,点击率达1501万人次。

  开展教育部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打造智慧学习社区,持续为天津市民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智慧学习服务和大数据支撑。

  天津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积极推动开放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化,推进68所职业院校、成人院校完成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账户注册,共注册学生30.3万人。

  开展有组织的市民数字化学习,通过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组织线上培训平台开展“数字素养教育e堂课”、持续开展覆盖全市的“手机课堂”智慧助老行动等活动,多举措培养市民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化素养。

  三、开拓创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成果丰硕

  201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天津市成为首批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城市。

  2015年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在全球推广,成为中国职教出海的金字招牌,“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项目获得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8年“职继协同构建区域型职教集团,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有效供给的创新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天津首创的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的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

  2023年教育部开展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建设,天津市成为第一批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

  四、全国试点,推动数字赋能学习型社区建设

  目前,天津正在积极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并承担教育部“数字赋能学习型社区建设试点项目”,以此为契机,天津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力争到2027年实现“资源供给均衡化、群体教育服务精准化、产教融合特色化、学习型组织生态化、教育服务数字化”的全域覆盖、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服务新图景。以终身学习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全纳公平、全民优质”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典范之城而努力奋斗!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在2025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交流培训会上的发言)

 


  专家点评:天津市“政策引领、制度保障、机制推进、开展监测、督政检效”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策略特点突出。以监测评估驱动实践发展,实现“监测-反馈-改进”闭环管理;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农民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督政;出台我国第一个《天津市老年教育条例》等。以数字赋能推动服务创新,建成市级终身教育智慧平台,依托学分银行推动30.3万职教学分转化;开展“智慧助老”等专项行动,破解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彰显“评建结合、数智融合”的创新价值。